在医疗领域,注塑模具的加工要求尤为严格,选择经验丰富、技术精湛的厂家至关重要。作为宜泽模具的一员,我将与大家深入探讨医疗注塑模具的加工思路,以期为行业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一、双色件注塑的简化设计
对于双色注塑件,我们应尽量简化其结构,将复杂性转移至配合件上。特别是非透明件的筋条设计,其宽度应控制在0.5-0.6mm之间,以有效避免缩水现象的发生。
二、模胚导柱导套的对称布局
模胚的导柱导套需确保上下左右对称,前后模亦需保持对称,这是保证模具稳定性和精度的关键。
三、后模旋转与前模固定的设计原则
在模具设计中,后模需设计为可旋转180度,而前模则保持固定不动。这一设计原则有助于优化注塑过程,提高生产效率。
四、产品间距与注塑机炮嘴间距的匹配
产品间距的设定应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基准。需注意的是,国外部分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可调,而国内则多为不可调。因此,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。
五、独立顶出系统的应用
模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,顶棍也需配备两个。对于后模中的两个相同产品,其顶针设计应保持一致,且形成旋转关系,而非平移关系。
六、顶针板的弹簧复位机制
顶针板应采用弹簧复位机制,而非螺丝强制复位。这是因为后模需要旋转,弹簧复位机制能更好地适应这一需求。
七、边锁的对称设计
边锁应设计在模具中心的四边,且前后模对称。这一设计能确保后模旋转180度后与前模准确对位。
八、顶棍孔的腰型设计
当进胶点间距与注塑机炮嘴间距不一致时,顶棍孔应设计为腰型。这是因为注塑机的顶棍间距通常不可调,腰型设计能提供更大的调整空间。
九、产品排位的布局考虑
需特别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方向,无论是X轴还是Y轴,都将直接影响产品排位的布局。因此,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,以确保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十、运水的进出方向设计
运水的进出方向应设计在天地侧,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应在同一面上。这是因为后模需要旋转180度,若进水在天、出水在地侧,将无法满足这一需求。同时,模胚的大小也需控制在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以内,以确保运水的顺利连接。
十一、首次注塑产品的位置安排
首次注塑的产品应安排在非操作侧。这样,在首次注塑后,产品旋转180度进行二次注塑时,将正好转到操作侧,方便取件。
十二、出口模的码模位设计
对于出口模,其码模位应设计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,而非天地侧。这是因为出口模的产品通常需要全自动生产,这一设计能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。
综上所述,医疗注塑模具的加工思路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,包括结构设计、模胚布局、顶出系统、边锁设计、顶棍孔形状、产品排位、运水方向、注塑产品位置以及码模位等。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,才能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,满足医疗领域对注塑模具的严格要求。
上一篇:注塑模具厂钳工必备的专业技能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