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市宜泽模具有限公司 东莞市宜泽模具有限公司

中文
中文
English
菜单

首页 > 关于宜泽 > 宜泽资讯 > 医疗产品注塑知识 > 如何避免医疗注塑过程中出现冷料现象

如何避免医疗注塑过程中出现冷料现象

医疗注塑制品对精度、洁净度和材料稳定性要求极高,冷料(即未充分熔融或过早冷却的塑料)的存在可能导致产品表面缺陷、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影响生物相容性。冷料现象通常源于熔体温度不均、注射工艺不当或模具设计缺陷。本文从工艺优化、模具改进和材料管理三方面,系统阐述医疗注塑中避免冷料的关键策略。

一、工艺参数优化:精准控制熔体状态

  1. 温度梯度管理


  2. 医疗级塑料(如PC、PPSU、PEEK)对温度敏感,需设定合理的料筒温度曲线。例如,PC材料建议料筒温度为280-320℃,分三段加热:加料段260-280℃(预热除湿)、压缩段290-310℃(熔融塑化)、计量段300-320℃(保温均化)。通过分段控温确保熔体均匀性,避免局部过热或不足。

  3. 注射速度与压力匹配
    冷料多因注射初期速度过低导致熔体冷却。采用“高速启动+分段减速”策略:初始阶段以80%-90%最大速度填充,减少熔体在流道中的停留时间;接近模腔时逐步减速至30%-50%,防止湍流产生内应力。同时,注射压力需与速度协同,例如PC材料注射压力建议120-150MPa,确保熔体充分填充。

  4. 背压与螺杆转速调节
    背压过低会导致熔体密度不均,增加冷料风险。医疗注塑中背压通常设为5-15MPa,配合螺杆转速20-50rpm,保证熔体在螺杆中的塑化时间(如PC材料需15-20秒/圈),避免未熔融颗粒混入。

医疗注塑

二、模具设计改进:减少冷料滞留与传递

  1. 冷料井优化
    在主流道末端设计深度为流道直径1.5-2倍的冷料井,并采用锥形结构(锥度5°-10°)便于冷料脱模。对于多腔模具,每个型腔入口前增设小型冷料井,拦截主流道中的冷料。

  2. 流道系统平衡
    采用热流道系统可彻底消除冷料产生。若使用冷流道,需优化流道布局:流道直径应随离主流道距离增加而扩大(如主流道直径8mm,分支流道增至10mm),确保熔体压力均匀;流道长度控制在型腔投影面积的1.5倍以内,减少压力损失。

  3. 浇口位置与类型选择
    医疗制品常采用潜伏式浇口或点浇口,位置应避开产品功能面(如密封面、螺纹区)。浇口直径需根据材料流动性调整,例如PC材料浇口直径建议为制品壁厚的0.8-1.2倍,确保熔体以层流状态填充。

三、材料与设备管理:源头控制冷料风险

  1. 原料预处理
    医疗级塑料需严格干燥:PC材料需在120℃下干燥4-6小时,含水量降至0.02%以下。使用除湿干燥机,确保料斗内空气湿度≤10%,防止材料吸湿导致降解。

  2. 设备维护与校准
    定期检查加热圈、热电偶的精度,误差需控制在±2℃以内。清洁螺杆与料筒内壁,避免碳化物积累影响传热。对于高精度医疗制品,建议配备熔体温度传感器,实时监控熔体实际温度。

  3. 冷料处理机制
    在注射前执行“空注射”操作,排出料筒前端的冷料。对于自动化生产线,可安装冷料检测装置(如红外传感器),当检测到冷料时自动暂停注射并报警。

四、案例分析:医疗连接器注塑实践

某企业生产PC材质的医疗连接器时,初期产品表面出现流痕、银纹等冷料缺陷。通过以下改进,不良率从12%降至0.5%:

  • 工艺调整:料筒温度从290℃提升至310℃,注射速度从60%提高至85%,背压增至10MPa;

  • 模具改造:将冷流道改为热流道系统,浇口直径从0.6mm扩大至0.8mm;

  • 材料管理:增加干燥时间至5小时,并配备在线湿度监测仪。

五、结语

避免医疗注塑中的冷料现象需构建“工艺-模具-材料”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。通过精准的温度管理、科学的模具设计以及严格的材料预处理,可显著提升制品质量。对于高风险医疗产品(如植入物、药液容器),建议结合模流分析(Moldflow)进行虚拟验证,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,确保产品符合ISO 13485等医疗行业规范。


标签
相关资讯
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靖海东路62号
Copyright © 2024 东莞市宜泽模具有限公司  粤ICP备20053066号
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靖海东路62号
Copyright © 2024 东莞市宜泽模具有限公司
网站声明 | 隐私说明 | 粤ICP备20053066号
网站地图 | 技术支持:汇卓网络